名著经典《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分享会ppt课件共有22页,文稿字数为4239,带内容、带文稿的ppt课件,内容详实,主题明确,欢迎下载!
一、作者生平
哈代(1840-1928年)英国著名诗人和小说家。1840年6月2日出生于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多切斯特的一个石匠家庭。8岁开始上学,1856年离开学校,给一名建筑师当学徒,在这期间,他受著名语言学家、名诗人威廉.巴恩斯的影响,探索文学与哲学的奥秘和源泉,后来又自学希腊文,并且读了不少神学著作。1862年他前往伦敦当绘图员,做一些设计和修复教堂和牧师住宅的工作,同时继续钻研文学和哲学,并且在伦敦大学皇家学院进修近代语言。1867年因为不适应伦敦气候而回到故乡。1928年在故乡去世。
哈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开始,后来转为小说创作。重要作品有:《远离尘器》、《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袭德》等。
二、人物提要
苔丝——出身贫穷的农家,美丽、纯洁、善良而勤劳,她忠于自己的丈夫,襟怀坦白。她具有劳动妇女的坚强,富于反抗性,从不向困难和邪恶势力低头,从不自暴自弃。她不慕虚荣,鄙视宗教。但她有时自悲自叹和悲观失望。
亚雷——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代表这个资产阶级社会的权利、财富和罪恶。
克菜——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有一定的进步思想,但极度自私、虚伪和冷酷。
三、故事梗概
五月末的一个傍晚,在通往马洛特村的路上,牧师告诉小贩德伯一个没有用的消息,他考证出德伯原来是当地古老的武士世家的摘系子孙。德伯生性懒情,好喝酒,子女多,家境贫寒。今天晚上又酪配大醉了。
德伯17岁的女儿苔丝勇敢地承担了替父亲赶集卖蜂窝的担子。谁知,在路上,她的马车与邮车相撞,老马被撞死,全家的生活来源没有了着落。为了帮助家庭摆脱生活困境,苔丝听从了母亲的安排,去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太那里认亲。
那个去世的德伯先生本是英国北方的一个商人,发财后,想在南方安家立业,从博物馆里挑了“德伯”这个古老姓氏,冒充世袭乡绅。
德伯老太太是个性格怪僻的瞎眼老太婆,她儿子亚雷20多岁,是个花花公子。亚雷一见苔丝,便打她的主意。他要苔丝去他家的养鸡场养鸡。苔丝完全受亚雷的驱使,充满恐惧,处处拒绝他的股勤,但无法回避。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苔丝被一群喝醉酒的女人肆意辱骂,又羞又恼,她不假思索地跨上了亚雷的马。
亚雷把马引向了岔道,来到一片树林围场。苔丝十分恐惧,亚雷去找路,回来时,苔丝已经睡熟。他伏下身去,他的脸碰到她的脸,昏暗和寂静笼罩了周围。
一个月后,苔丝毅然离开了那里,顺着山路回家。在村子里,传布德伯儿子放荡的名声,苔丝遭到村子里人们的讥笑和背后议论。她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她恨不得钻进坟墓,在她的私生婴儿死去后,她决定离开这个知道她的过去使她感到室息的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开始她的新生活。
五月的一个早晨,苔丝第二次离开家到奶牛厂当了一名挤奶女工。在这里,她认识了一个年轻人叫克菜。他是个牧师的儿子,不愿意继承父业,想当农场主。他发现苔丝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于是就去注意她,接近她。
他们不断相会,使他们深深产生一种遗世孤立的感觉,好像他们就是亚当和夏娃。
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他俩逐渐产生了爱情,渐渐地像火一样炽热。克莱要放弃家里给他安排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娶苔丝为妻。苔丝爱克菜,但是失身的耻辱使她十分痛苦。她觉得不把自己的过去告诉克菜,就是欺骗。她在婚期之前,把说明往事的信,塞进了克菜的门里,谁知克莱没有看见。在结婚当天,苔丝从地毯下发现了信,决定当天晚上告诉丈夫真情。
新婚之夜,苔丝和克莱来到新房,克莱先说出了他的一段往事。他曾经在伦敦和一个素不相识的女人放荡了48小时,他请求苔丝的原谅。苔丝觉得自己的罪过远没有丈夫的重,万万没有想到,在苔丝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时,克菜却不能原谅他。他出言讥讽,任凭苔丝怎样哀求,他都无动于衷。虽然克莱极力想以独立的见解判断事物,但他还是成为了世俗的奴隶。他遗弃了苔丝,独自一人上巴西去了。
苔丝回到娘家,四处流浪打工。
苔丝下定决心,把自己往丑陋里打扮,因为没有丈夫的保护。她还是只爱克莱一个人,愿意所有的男人都看不起自己。她被东家派到地里去干男人的粗重活,累得喘不上气来,但她忍耐着,等待克菜的消息,希望重归于好。
一年以后,一次偶然机会,她又遇到亚雷。现在的亚雷,满口仁义道德,一片伪善。但他对苔丝仍是百般纠缠,但遭到了苔丝的痛斥。
她写信哀求克莱能够回来,使她脱离苦海,苔丝的女友也写了一封信给克菜,希望他赶快回来保护自己的妻子。但信件被克莱父母耽误,杏无回音。
苔丝觉得自己已经被克莱永远抛弃,陷入绝望。后来父亲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母亲患病,弟妹们失学,一家沦落街头。苔丝怀着绝望和自我牺牲的心情,接受了亚雷的保护,答应与他同居。
克菜因在巴西经营事业失败,突然归来,找到了苔丝。苔丝悔恨交集,近于疯狂,用餐刀刺死了亚雷。她和克莱逃进森林里过了五天幸福生活,第六天早晨被捕,被法庭判处死刑。
四、精彩片断
马洛特村坐落在秀丽的黑泽谷,或叫黑沼谷绵延起伏的东北角上,一块群山环抱与世隔绝的地方。虽说距伦敦不过4小时的路程,却几乎未曾有游客或山水画家光临。要认识这片山谷,最好从围绕它的山顶俯做——干旱的夏季除外。天气不好时,无人带路就往里闯只会招来不快,因为山道蜿蜒狭窄,泥泞难走。
这是一片土壤肥沃山峦屏障的乡村,田野永远葱绿,泉水永远流淌,南边以陡峭的石灰岩为界,拥抱着汉博尔顿山、野牛山、奈岗堵、达格堡、高斯陀与巴布岗。打海边来的旅行者往北艰难跋沙,走过数十英里石灰丘陵和庄稼地之后,突然到达环绕此地的悬崖边缘,真感到又惊又喜。他发现脚下地图似的铺着一片田野,与刚走过的地方迟然不同。身后山野空旷,阳光耀眼直射而下,露出大片无遮无拦的景象。篱路白晃晃,树篱低矮相互纠缠,空气透明,而下面的山谷里,世界仿佛造得更细小更精巧似的,田野只是小块小块的草场,小得从高处往下看去,它的四周的围筒不过如同一根根深绿色的带子,在浅绿色的草地上织成了一张网。山下的空气懒洋洋的,呈现天蓝色,画家所谓的中景也是一样,只有最远处的地平线是一片深深的海蓝色。耕地少面有限,除小部分外,其余全是一片宽广肥厚的草场,林木葱笼,覆盖着大大小小的丘陵,环抱于大山深谷之中,这就是黑沼谷。
此地地形不但饶有趣味,历史也不同凡响,这片山谷从前名声响亮,叫做白鹿林。
传说亨利三世在位期间,一个名叫托马斯·德·拉·林德的人猎杀了一头美丽的白鹿,而这头鹿正是国王本人曾经追猎却又放生了的,于是猎鹿者被罚以重金。打那时起到近代,这里一直林丰树密,就连今天,往日雄姿的遗迹也依然可见:那年深月久的矮树林,山坡上一片片错落有致的乔木,还有那些遮掩着大片草场的空心大树。
鹿林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当年森林风味的习俗依稀尚存。不过大部分只是苟延残喘,且改头换面,变化多端。譬如那天下午举行的五月节舞会,在此地就被叫做联欢会,或“游行会”。
……
排队游行的人都穿白色的裙袍一一旧历时代寻欢作乐的遗风。那时候欢乐与五月是同一个意思——那时候人们深谋远虑的习惯将蓬勃的激情压抑或平淡乏味的日子尚未来临。游行的人刚刚露面时两两成排,列队绕教区一周。当阳光照亮了她们的身影,反衬于绿色的篱笆和爬满藤萝的房屋门脸上时,理想与现实便起了小小冲突。因为,虽说整队都穿着白色,可惜的是其中没有任何两种白得相同,有的近于纯净的漂白,有的带些淡蓝,有的给年长的穿过(说不定叠好收藏了多年)那颜色结果接近灰白,式样陈旧,可回溯到乔治王朝时代。
……
的确,年轻姑娘占了游行队伍的大多数。她们的满头秀发在阳光照耀下各自发出金色、黑色或褐色的光彩,有的眼睛迷人,有的鼻子秀美,有的嘴唇俏丽,有的身段纲娜,但同时拥有这一切的实在少得很。抛头露脸,任众人评头论足,好不令人难堪:嘴不知如何闭,头不知如何摆,浑身的羞怯不止如何解脱。这表明她们是一群十足地道的乡下姑娘,还不习惯众人的目光。
她们每个人的身子都给阳光晒得暖洋洋,而每个人的心灵又都拥有一颗自己的小太阳。一种梦幻,一种情惊,一种兴趣至少是一种遥遥渺渺的希望,也许日渐消磨,却依旧天天生长,一如希望之执着顽强。于是,她们全都快快活活,许多人甚至欢天喜地。
她们走过了清醇酒店,正要离开大道穿过一张小栅门进人草场,忽然一位妇人叫道:“老天爷呀老天爷!瞧,苔丝·德伯,那敢情是你爹坐着马车回家哩!”听到这声惊呼,队伍中一位年轻的成员转过头来,这是一位漂亮端庄的姑娘也许并不比别的姑娘更漂亮——但她艳若牡丹富于表情的双唇、一双大而纯真的眼睛使她更为光彩照人,风姿绰约。她头上扎着条红缴带,在这队白衣女郎中是唯一能以惹眼的装饰自夸的人。她回过头,看到父亲正坐在一辆清醇酒店的马车里驰了过来,赶车的是位卷发姑娘,身体强壮,性格开朗,衣袖高高地卷过肘部,是那家店铺的女仆。她总揽一切杂活,间或充当车夫,还照料过往客商的骤马牲口。德伯朝后靠着,双目合拢,好不舒服惬意。一只手还在头上来回摇着,拖着长腔吟唱:“咱家呀一在——王牌——有一座——大——坟——地,咱家呀——先人——是——武士,就躺在呀——那儿的——铅棺里!“
游行的人全都嗤嗤地笑起来,除了那位叫苔丝的姑娘——想到父亲在众人面前出乖露丑,她脸上一阵燥热。
“他累坏啦,就这么回事,”她忙说,“他搭了人家的便车,因为我家的马今天得休息。”
“雨装糊涂啦,苔丝,”伙伴们说,“他准是赶完了集又喝多了啦,哈—哈!”“听着,你们再拿他开心我就一步也不跟你们走啦!”苔丝叫道。她双颊羞红,蔓延满脸,最后脖子也红起来。
五、作品评析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给予苔丝以深切的同情,并且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揭示出造成苔丝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作品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评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不公正。作品以其深刻的震撼人心的思想内容,主人公鲜明的个性和情景交融的描写,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
六、社会背景
19世纪的最后30年,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四次经济危机,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工人农民更加贫困,资本垄断化进一步加强。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社会处于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气氛中。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仍是这时期文坛上的主要文学流派,并且进入了它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西欧,继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狄更斯之后,出现了左拉、莫泊桑、哈代、肖伯纳等作家。他们在作品中继续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力量比前一时期有所减弱。
英国作家在心理描写的深度、精确性和多样性方面超过前期。哈代是本时期英国最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